八一中文网 - 历史小说 -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- 第279章 粮食!粮食!

第279章 粮食!粮食!

        六月的汴梁,太阳似火,连续大半个月没有雨,就连汴河的水都下去了一截。当然诸如一些高官富户,倒是不用在乎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欧阳修来说,老夫子的书房里就放了两个冰盆,炎热的暑气都被带走了——别误会,光是俸禄,就够老夫子享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这心里的烦躁,却怎么也没法解决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最近在整顿御史台,欧阳修认真研究了历年御史台的弹劾情况,看完之后,老夫子不停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御史掌刑法典章,纠察百官不法之事,是保持官僚体系高效清廉运转的关键。国初的时候,御史台为了整肃弊政,恢复经济,促进大宋的繁荣,做出了许多贡献。可这些年来,人心浮躁,越发受不了御史的清苦,越来越多的人把御史当成了升官的跳板。

        窥视上峰喜怒,利用言者无罪的特权,甘心充当打手、鹰犬,每次朝局动荡,他们都冲在最前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有弹劾皇帝的,有弹劾宰执的,有弹劾外戚,弹劾将门的,内容五花八门,可归结起来,都是党争,都是内斗!

        很少有人能伏下身,真正关心民间疾苦,替老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越发觉得应该扭转风气,可是凭着他一个人,实在是力有不逮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夫子烦躁之下,也不在书房坐着,他迈步往花园走去。到了花园之中,欧阳修突然发现假山处有吭哧吭哧的声音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夫子好奇之下,走上前去,却发现三个小孩蹲在地上,其中一个穿着丝绸的衣服,正是他的幺子欧阳辨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把欧阳发等三人都送去了六艺学堂,家里只剩个小儿子陪在身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小子正拿着一只烧鸡,送给两个布衣的小子,嘴里还说着,“快吃吧,别噎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两个小孩吃得很猛,其中一个被堵得脸都红了,欧阳辩无奈道:“等着,我去拿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刚转身,却发现了老爹欧阳修,吓得立刻变了颜色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叹口气,“愣着干什么,你的朋友都噎着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欧阳辩一溜烟儿跑出去了,不一会儿送来了一壶茶,那个小子喝了两口,终于缓了过来,可是发现了欧阳老大人,他们全都手足不安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是当过山长,欧阳修对待小孩子有了不少耐心,没有立刻疾言厉色,而是笑呵呵道:“你们和老伯说说,到底是怎么回事,是嘴馋了吗?老伯请你们吃大餐怎么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见两个孩子不说话,只是低头搓着衣角,欧阳修拉起两个孩子的手,到了凉亭,让家人取来了糟糕,又拿来了一壶奶茶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孩子哪里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,更何况他们真的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小孩子一边吃着,一边就把事情给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他们都是欧阳修的邻居,平时和欧阳辩经常一起玩。前些日子他们的父母离开了家,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邻居,让他们帮着照料。

        哪知道两个孩子淘气,把邻居家的碗都给打了,邻居一怒,就罚他们不准吃饭。欧阳辩看两个人饿得可怜,就偷出了家里的烧鸡,给他们吃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听完,点了点头,“你这是帮助小朋友,为父就不罚了,但是下不为例,以后遇到了事情,要跟大人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!”欧阳辩老实答应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又好奇了,“你们父母怎么匆匆就走了,把你们留下来,为了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了……”其中大一点的歪着头想了半天,然后说:“我爷爷要死了,还,还有姥爷,他们都活不成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孩子又哭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越发不解,大点的孩子突然想起件事,他转身跑回了家里,过了一会儿,拿着一封信跑来了,送到了欧阳修的手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夫子随手展开,里面就是普通的农家信件,字迹算不上优美,只是能辨认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信上说陈州连着两年大旱,今年好容易下了一点雨,庄稼长势不错,可五月份就起了蝗虫,一夜之间,把方圆上百里的庄稼都给吃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孩子的爹是首饰匠人,老家在陈州,他进京做工养家。突然接到了家里的书信,这才急匆匆返回陈州,去看望父母和岳父一家。

        仓皇之下,把孩子留给了邻居看管。

        弄清楚了缘由,欧阳修大吃一惊,从信上所说,陈州的灾荒应该非常严重,已经到了饿死人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前些日子,还有地方官员上奏,说是只有小灾,朝廷发些粮食,就能渡过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不是傻瓜,这封家书不会作假,至于地方官吏,那可就不好说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陈州可非比寻常,那里是中原重地,京城的南大门,如果出了乱子,必定有大股的灾民冲到京城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想到了这里,立刻让家人好好照顾两个孩子,他立刻换上了官服,直接前往政事堂。

        刚走进来,贾昌朝就忧心忡忡,老脸都缩成了菊花,不住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醉翁,刚刚得到了消息,说是京畿出了蝗虫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好奇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算多,也不算少,会影响一些收成。”贾昌朝忧心道:“久旱比有蝗灾,自古皆然,老夫是怕蝗灾扩大,到时候不好收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还算坦白,自从把皇帝捧成了天子,董仲舒那厮又提出了天人感应,老天爷的变化就和皇帝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蝗灾,常常突然来袭,一夜之间,就能将庄稼啃食一空,百姓无不痛恨恐惧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很多人就把蝗灾视为老天降罪,惩罚人间,换句话说,就是他的儿子做的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出现蝗灾的时机特殊,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抢了皇位的李二,第二年京城就出现了大规模蝗灾。有人就趁机大做文章,弄得李二非常尴尬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他也是个狠人,在游御花园的时候,竟然抓起了一只蝗虫,对着说道:“人以谷为命,而汝食之,是害于百姓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,尔其有灵,但当蚀我心,无害百姓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李二当即吞了一只蝗虫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卖力表演,自然百姓感动,群臣叹服,化解了一场危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发展到了大宋,人们已经变得聪明多了,老天示警,皇帝不能有错,往往就是宰相罢官顶雷。

        许多言官早就看不惯贾昌朝,如果真的冒出来大规模蝗灾,没准贾相公的乌纱帽就不保了,难怪他忧心忡忡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深深吸口气,“贾相公,只怕是已经晚了,蝗灾发生了,而且还不小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?醉翁怎么知道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就把家书交给了贾昌朝,简单说了下经过。贾昌朝立刻警觉,连忙让人去查,当天就得到了消息,京城周围出现的蝗虫,并非当地的,是从南边飞来的。而且京城发生蝗灾多在七八月份,眼下才是六月,还差了一个月呢!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脸色骤变,无奈道:“醉翁,你这双醉眼可比我还厉害啊,看起来多半陈州出事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随即贾昌朝也怒了,“这帮混账王八羔子,这么大的事情,竟然也敢隐瞒,真是狗胆包天,不知死活!”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立刻安排人手去查,结果人刚派下去,就传来了消息,说是陈州西关乡出了刁民,围攻官府,抢夺粮食,而且还聚集了几千人,要造反!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何等精明,他稍微思索一下,就猜出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陈州连续闹旱灾,朝廷拨了不少钱粮下去救灾,多半这些钱被地方官吏给贪了,结果今年又冒出了蝗灾,他们不敢上报,生怕把历年的丑事都掀出来,大家一起捂盖子,装糊涂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官的可以装,问题是老百姓的肚子没法装,饿极了,肯定要出乱子的,这不,民变就来了!

        事情没法压了,贾昌朝立刻去找赵祯,把情况告诉皇帝,也把自己的推测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当务之急,是要剿匪,还要赈灾。如果不能让百姓填饱肚子,势必都跟着贼人作乱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祯仰天长叹,十分愤懑,“民生多艰,朕于心不忍。贾爱卿,你不但要派钱粮救灾,还要给朕查清楚,到底是谁,隐瞒了朕,一定不能轻饶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遵旨!”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辞别了赵祯,立刻着手,从各处调集粮食人马,并且派遣郑州知府王拱辰为招讨安抚使,率领人马,即刻南下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拱辰得到命令,立刻行动,直接奔赴陈州,可沿途的惨况,让他吓得魂飞魄散,无数流民,遍地都是,拖家带口,全都奔京城方向而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多人在半路上就倒下去了,饿极的百姓,居然会偷偷将尸体煮了,分而食之。

        王拱辰头皮发麻,浑身冒冷汗,这还没到陈州呢,就这么惨,陈州当地,又会如何,不敢想象啊!

        就在王拱辰奔赴陈州的时候,突然另一个消息传来,向陈州输送的一批粮食,多达五万石,居然在运河倾覆,稻谷淹了水,几天之间就变质了,根本没法食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消息,无疑又是冷水泼头,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边各地也不宽裕,再想调集粮食,只怕要一个月以上,而且此时夏粮还在收割,等到完粮纳税,更是黄花菜都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眼睛灌血。发疯似的念叨着:粮食,粮食,上哪里找粮食?